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筑施工方向)

发布时间:2024-12-30浏览次数:10

专业代码: 081001              所在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一、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工程建设行业需求,紧跟工程领域发展趋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土木工程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现代工程施工与设计的方法和手段,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备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能力,能够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智能建筑等领域,从事施工、设计、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实验检测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预期毕业五年左右具备良好的工程施工及管理能力,能成为工程施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和技术骨干。

上述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六项:

培养目标1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人文修养及职业素养;

培养目标2扎实的自然科学与土木工程基础;

培养目3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技能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4具有较好的团队精神及国际视野;

培养目标5具备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市政工程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施工、设计、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综合能力;

培养目标6具有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

2.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1.1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

1.2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2)问题分析

2.1掌握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2.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等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3.1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施工方案确定、施工计划编制、施工组织、房屋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等方面职业发展的基本能力;

3.2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4)研究

4.1能够了解国内外工程施工的发展动态,基于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科学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施工类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2具有科学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5)工具知识

5.1掌握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掌握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工程软件应用技术。

6)工程与社会

6.1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

6.2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7.1建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在工程施工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中关注、评价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了解海洋保护与开发建设领域的基本知识,关注海洋科学的发展现状,有为海洋事业做贡献的意识。

8)职业规范

8.1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工程伦理意识,树立“诚信、公正、敬业、进取”的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沟通

9.1具有应用语言、图表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10)个人和团队

10.1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10.2了解专业领域发展趋势,能够就建筑施工类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1)身体素质

11.1具有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11.2具有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12)终身学习

12.1基本掌握一门外语以及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初步具有土木工程专业外文文献获取和阅读的能力;

12.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规格

  1.学制:基本学制2年,弹性学习年限为24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专业特色与服务面向

1.专业特色:本专业建设有施工技术仿真实训室、CADBIM技术实训室、测量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等,建立了多个校企协同育人基地,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置综合性实验、工程实务课程、专业综合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牢固、知识面宽,同时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技能强,能快速适应工作,就业领域广阔。

2.服务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市政工程、实验检测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施工、设计、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

四、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1.主干学科:土木工程。

2.专业核心课程:建筑力学、房屋建筑设计、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